≡ 征途社区 |
≡ 铁大新生 |
≡ 学子家园 |
≡ 校 园 录 |
≡ 招聘就业 |
≡ 跳蚤信息 |
≡ 校园活动 |
≡ 研友大道 |
≡ 科技博览 |
≡ 游戏家园 |
≡ 体育运动 |
≡ 铁大课件 |
≡ 影音娱乐 |
≡ 电脑网络 |
≡ 感性专区 |
![]() |
╬ 石家庄铁道大学论坛 >> 感性专区 >> 浏览帖子 |
我也许并不承认的能力欠缺 浏览:389 回复:0 |
![]() |
淡淡青花刺 2022/7/11 19:57:40 | 编辑 1 楼 |
我不承认的是我的理解能力差。
是的,一直以来,我的语文成绩都还不错,这个在学生时代是以分数作判定的,到了工作阶段换工作那会,我韬光养晦,丝毫没有表现我能写东西,顶多是写个周报,却被新一任老板抓着写稿子,她说我发现你写东西不错。我现在都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发现的,这到底是表扬还是手上没有更好的备选,抓着还能用的先上,不得而知。 写公众号这么久,也没觉得文采好,自知我的文字经不起推敲,甚至很多内容细读来会发现是病句。但文章嘛,一来是表达当下的心境,二来看的人往往一目十行,一瞟而过的时候,还觉得不错。我猜大家是这样的心态。 其实我很喜欢那类句式严谨的文字,字字珠玑,全文没有一句费话,每个字都重要。那是一种文字的严谨之美。 好了,前面铺设这么多,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:我的语文分数不错,作文写得好,证明我的语文能力不错,进而可以说明我的理解能力不错,表达能力也可以。这是一个尚能推敲的逻辑。然而,在与人沟通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发现我错了。 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很大的问题: 1、我理解的信息和对方表达的信息不一致;当时老板的训斥:不要老“你觉得,你以为”。 2、我讲不清楚我自认为理解的东西;老板的反馈: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 嗯,这两点都很让我受伤。最近跟了一门“阅读理解”课,突然有一种被说到心坎上的感觉。 常见的信息处理流程:通过耳听或目读来接收信息,通过理解、思考、分析进行信息加工,通过说(沟通)、讲给他人听或者行动来进行输出。 然而,我们真的能够将耳朵听到或眼睛看到的信息准确无误、客观真实的接收吗?也许人们觉得很简单,但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。 ------ 真正的倾听,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自上,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。此时,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,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。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,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。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,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,更为坦诚,更愿把心灵全部敞开,而不是有所隐藏。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,心心相印,共同跳起爱的“双人芭蕾舞”。这是耗费精力的过程,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。基于共同成长、自我完善的意愿,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。 但是,我们通常缺少倾听的能力。不管是在商务活动还是在社交生活中,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,是叫人难受的事。 我在复述这个片断,自然而然地就用到:“用心倾听是件很耗精力让人难受的事情。”但被小伙伴点出后,回顾原文片断:用心倾听是一个“耗费精力”的过程,这是它的特点,并没有说是缺点。而在后面:”我们通常缺少倾听的能力……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,是叫人难受的事”,这是讲缺少倾听能力带来的缺点。而我却直接混在一起,“用心倾听是件很耗精力让人难受的事情” ,我将原文片断进行加工解读。 当然,人们常说100个人有100个哈姆雷特,但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?因为人们的成长环境不同,认知能力不同,对同一件事同一件话的解读就是不同。如,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会引起一些专业词傻傻分不清楚,例如“订金”与“定金”;生存环境过于宽松,没有人对不准确的阅读理解吹毛求疵,或者是自己根本就没觉得自个有问题,缺少反馈和刻意练习,还有的就是逻辑力弱,分不清楚前后语言的铺垫作用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附会旧知。听到一点皮毛,就选择性与熟悉的领域靠拢,殊不知完全是南辕北辙。自察,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附会旧知,我不能客观准确的接收别人传达的意思,听到任何言语就带着主观思维加工。我当时的口头禅:我觉得是对的,我以为是这样的。 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事实吗? 俗语说,“道” 与 “术“,先明白其中道理,然后再寻求方法解决。如果能放下感受,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接收信息,就是提高自己阅读理解能力迈出一大步。 |